思思96精品国产_久精品视在线中文字幕_亚洲日韩精品第一页一区_一级特黄无码av片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tài) >> 行業(yè)新聞
2019年中國垃圾分類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產業(yè)政策分析
201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21億噸,到2015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到2.58億噸,6年間平均年增長3%,逐年增長的城市生活垃圾對于清運和末端處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生活垃圾清運量已經達到2.70億噸,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03億噸。縣城生活垃圾清運量0.67億噸,并在以每年4%-5%的增速逐年攀升。根據2018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2.15億噸。
 
2014-2018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
 
資料來源:城鄉(xiāng)統(tǒng)計年鑒
 
資料來源:城鄉(xiāng)統(tǒng)計年鑒
 
我國的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濕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制品、廢金屬等)和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燈管、廢藥品、廢油漆及其容器等)較容易區(qū)分,濕垃圾基本包含各類食物、瓜皮果核、花卉綠植等易腐爛的垃圾(粽葉、椰子殼等硬果殼,以及榴蓮核、菠蘿蜜核等硬果實除外,其雖可降解,但因其目前不適合作為濕垃圾進行末端處置而被歸類于干垃圾),干垃圾則是除上述三種垃圾外的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的分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過去的模式中,生活垃圾產生后除了可回收垃圾(塑料瓶、紙箱等)由社會零散人員通過人工分揀后進入資源回收渠道外,在源頭和過程中均沒有實現垃圾的減量化,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一般都是混合收集、轉運。
 
因此,垃圾分類一方面可以細化可回收垃圾的分類、收集和銷售,將整個渠道由分散式轉向集中式,同時能夠將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從源頭分離處理,減輕末端焚燒或填埋的壓力,減小環(huán)境污染。
 
根據住建部的統(tǒng)計年鑒,截止2017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20138.2萬噸,其中衛(wèi)生填埋量為12183.6萬噸,占比約為60%;焚燒量為7589.3萬噸,占比約為37.7%。
 
2017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結構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綠色生活需求的增加,居民垃圾分類的意愿已有顯著改觀。根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的統(tǒng)計顯示,約95%的市民已支持垃圾分類,但是由于分類制度不夠健全,以及分類體系不夠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公民對于垃圾“愿分卻不會分”,真正分類的市民僅占20%左右。在分類制度逐步優(yōu)化落地的過程中,如何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分類體系是垃圾分類進一步推廣完善的重中之重。
 
二、我國垃圾分類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
 
我國垃圾分類工作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主要通過廢品回收行業(yè)回收有價值的廢棄物,如:玻璃、塑料制品、電池等,其他廢棄物直接打包進入終端處置。由于我國當時垃圾末端處置的產能嚴重不足,垃圾分類并未發(fā)展起來。
 
21世紀初,國家建設部提出在當前經濟快速發(fā)展、公眾環(huán)境意識普遍提高的情況下,適時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非常必要,并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桂林等8個城市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取得一定成果,但生活垃圾分類總體還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2015年至今,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中央領導高度關注,政策不斷加碼,垃圾分類工作開始實質性啟動。
 
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門印發(fā)《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到2022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qū)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qū)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qū)。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
 
2015-2019年我國垃圾分類行業(yè)相關政策分析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的核心,是將居民廚余垃圾分離出來。根據相關文獻,居民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的產量預計在40-50%,但存在廚余垃圾收集率問題。參考韓國、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收集工作的推進進度,國外廚余垃圾收集率目前為3%-21%;同時,按照上海市2019年2月發(fā)布的關于貫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進全程分類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上海市目標2019年實現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21000噸,濕垃圾分類量日均高于5520噸,則濕垃圾在總垃圾量中的目標占比21%。
 
廚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具有含水率高、鹽分和油脂含量高等特點,不適于采用填埋或焚燒處置。
 
2014-2018年我國廚余垃圾產生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各國針對廚余垃圾都在朝著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方向發(fā)展,其中美國通過安裝廚余粉碎機,將廚余垃圾源頭分離,排入市政污水系統(tǒng)。由于我國市政污水管網和處理系統(tǒng)設計負荷并未考慮廚余垃圾,如果用這種方式會產生管網堵塞、污水處理廠水量和水質負荷增加,甚至管網內部腐蝕會產生沼氣,可能發(fā)生爆炸風險。
 
三、垃圾分類行業(yè)存在的問題分析
 
1、垃圾分類環(huán)節(jié)尚未形成閉環(huán)
 
由于近幾年環(huán)境問題的壓力增大,垃圾分類受到空前矚目,然而國家在動用了很多資源進行垃圾分類推廣普及后,仍沒有完全貫徹實行。造成我國垃圾分類沒有有效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垃圾分類涉及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四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只強調其中某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必須把整個體系建設起來,形成一個閉環(huán)體系才能有效運行。
 
但在當前的垃圾分類推廣工作中,更多的注意力恰恰是在其中某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上。比如國家對垃圾分類的投放工作進行了大力推廣,強調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投放不同垃圾,但收集垃圾時,分類垃圾桶被一股腦倒在同一個垃圾車上,分類投放之后的收集、運輸、處理等環(huán)節(jié)無法配套銜接。導致垃圾分類在某種程度上無法有效實施。
 
2、居民缺少對垃圾分類的基本認識
 
造成垃圾分類無法推行的原因有很多,人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問題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目前大多數試點城市將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部分城市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和濕垃圾,這種分類方式不太利于公眾的準確理解,即使政府有關部門和媒體不斷宣傳、教育和引導,大部分居民可能也不具備垃圾完全分類的知識。要想有效推行垃圾分類,分類方法要更加簡單,越復雜的方法實施起來就會越困難,分類標準應進一步優(yōu)化,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只有明確了不同類型垃圾的處置方式,才能反推和建立相應的垃圾分類和處理方式,垃圾分類的整個鏈條才能完整和持續(xù)運行。
 
此外,我國大多數居民居住在密度很高的公寓,家中面積普遍不大,無法像國外居民那樣在自家院子中放置很多用于垃圾分類的垃圾桶。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垃圾分類的不便。
 
3、還未建立有效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
 
目前,國際上垃圾分類四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相對成熟的技術,阻礙我國垃圾分類實現的因素中管理挑戰(zhàn)大于技術挑戰(zhàn)。垃圾分類的系統(tǒng)運行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資源和力量,必須依靠政府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各種力量和資源保障垃圾分類的實施,并且持續(xù)堅持,直到形成規(guī)范的制度約束和道德自覺,將垃圾分類內化為居民的生活習慣。此外,在管理手段上,還需建立強制性懲罰措施。雖然試點城市制定了垃圾分類投放相關規(guī)定,但由于罰則執(zhí)行不到位,這種分類往往淪為自愿分類,無法保證規(guī)定的有效執(zhí)行。
四、垃圾分類行業(yè)未來發(fā)展建議及對策
 
1、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
 
“分步驟、分層次、有目標”地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收費制度。第一,完善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首先要有章可循,制定詳細的垃圾分類方法、分類標識標準,以及制定垃圾分類收集的統(tǒng)計和評價指標;其次,配備不同的垃圾運輸車輛進行分類運輸,避免再次混同。第二,城市應該創(chuàng)新垃圾收費機制,按照垃圾實際丟棄量和分類處置量實施階梯或分段收費制度;對城市生活垃圾末端處置企業(yè)實施動態(tài)稅費征收機制,額外征收資金專項、定向補償垃圾分類處置前端、中端環(huán)節(jié)。第三,完善獎懲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公共信息平臺,追蹤垃圾處理費的收取和使用;鼓勵公眾參與垃圾處理費的管理和監(jiān)督,并實行相應的“積分兌換”“稅費減免”等獎勵機制,帶動全民參與。
 
2、開始階段實行相對簡單的分類標準
 
在垃圾分類處理的全鏈條上,要讓前端的垃圾投放盡可能地操作簡便。在開始階段,可以先簡單區(qū)分干垃圾和濕垃圾兩類,到垃圾處理站再通過篩選線去篩選,這樣就不會讓普通居民覺得太麻煩。在后端分類處理時,應該設計干垃圾的分選線,將垃圾倒在分選線上進行篩選,再分類處置。隨著人們逐漸熟悉接受基本的分類方法以后,再進一步細化分類標準,逐步提高垃圾分類的精細程度。
 
3、建立完整的執(zhí)法機構和執(zhí)法體制
 
對于強制的垃圾分類制度保障必須有完整的執(zhí)法機構和執(zhí)法體制,且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比如在各個垃圾投放站設置監(jiān)管員,監(jiān)督倒垃圾的居民按照規(guī)定進行垃圾分類,如果沒有按照規(guī)定進行垃圾分類,監(jiān)管員要實行一定的懲罰措施。
 
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德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采取“連坐式”懲罰措施,如果某處垃圾沒有分類,那么該地的小區(qū)物業(yè)和所有居民都將收到警告信,若警告無效,所有人的垃圾清理費都將提高。美國制定了《固體廢棄物處置法》《資源保護及回收法》《污染預防法》,有的城市對亂丟垃圾者可處以300到1000美元的罰款、入獄或社區(qū)服務。在比利時,如果市民未按規(guī)定操作,垃圾袋會被貼上拒收標志以示警告。強而有利的執(zhí)法體制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推動我國垃圾分類進程。
0